1/21 |
大佛殿 營業時間 8:00 - 17:00
正倉院流傳下來的聖武天皇所珍愛的種種遺物,令人回想起天平時代的繁華。但是天皇統治時的政治.社會情勢絕非穩定。長屋王的變化所象徵的權利鬥爭、置光明皇后兄弟於死地的天花的流行、九州的藤原廣嗣的叛亂等,這些激烈的變動持續了十餘年之久。興許是為了愈合亂世的創傷、謀求國家的安泰和民眾的幸福,聖武天皇更加傾向於佛教。
天平十二年藤原廣嗣發動叛亂之後,天皇離開平城京並數次遷都。其間的天平十三年(741),下詔於恭仁京建立國分寺.國分尼寺;天平十五年(743),下詔於紫香樂宮建造盧舍那大佛。
國分寺依據的是《金光明最勝王經》和《法華經》,而大佛願一說則依據《華嚴經》。正如國分寺的正式名稱“金光明四天王護國之寺”中所見的,兩年后的大佛建造時則已遠遠超越了這一以一國為單位來祈禱國家民眾安寧為宗旨的範圍,既渴望“動植咸榮”和華嚴圓融無礙的世界,又尋求為了建造大佛而期望“持一株草一把土以助造像”的人們的齊心協力。
就這樣,天平十二年前往河內的知識寺行幸參拜過盧舍那佛之後,天皇對華嚴教誨的理解逐步加深,並於天平感寶元年(749)正式表明了《華嚴經》為國家的根本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