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大寺歷史
History of Todai-ji Temple
因為東大寺是作為國分寺而建的,所以成了祈禱天下太平.萬民豐樂的道場。同時東大寺兼有研究佛教教理和培養學僧的任務,設立了包括華嚴在內的奈良時代的六宗、後來又加上平安時代的天台和真言二宗的各個研究所(宗所),成為八宗兼學的學問寺。
進入平安時代,在齊衡二年(855)的大地震中,大佛頭部掉落;雖有真如法親王進行了修復,但因失火和落雷等原因,講堂、三面僧房和西塔等燒失殆盡,南大門和大鐘樓等也倒塌崩壞。不僅如此,治承四年(1180)平重衡的軍隊還燒毀了包括大佛殿在內的一大半伽藍。然於翌年,俊乘房重源著手復興;文治元年(1185),以後白河法皇為導師舉行了大佛的開眼供養儀式。翌年,即文治二年,周防國被指派負責東大寺造營料所,從這一年開始,復興事業穩步順利地進行著;建久六年(1195),舉行了大佛殿落成慶祝供養儀式。伴隨著這樣的復興事業,略顯沉滯不前的教學活動也活躍起來,鎌倉時代就湧現出了不少學僧。
但是,到了永祿十年(1567),發生了三好。松永之亂,僅存二月堂和法華堂、南大門和轉害門、正倉院和鐘樓等建築物,其餘皆化為灰燼。時至戰國時代,東大寺的復興極為艱難,只能進行將大佛的頭部用銅片包蓋這樣簡單的修理。終於到了江戶時代,公慶上人向幕府懇請諸國勸進及諸大名的合作而得以著手復興。於是,元祿五年(1692)舉行了大佛的開眼供養儀式,又於寶永六年(1709)舉行了大佛殿的落成慶祝供養儀式。之後,伽藍的整備工作就由歷代的大勸進職繼續進行著。
到了明治時期,神佛分離令和沒收寺社所領使得東大寺面臨存亡危機,被迫進行了宗制上歸屬華嚴宗等的寺院改革。盡管如此,包括明治.昭和年間的大佛殿大修理在內,努力維持諸伽藍的工作一直持續著,至今不變。東大寺不但至今仍然珍藏著為數不少的歷史上的貴重的文化遺產,而且還是包括了二月堂修二會等傳統佛教儀禮在內的寶庫。每年,來自日本全國、甚至世界各地的人們紛紛前來參拜觀光。